呈示
成語(Idiom):呈示(chéng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g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呈現、展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呈示是指將事物展示給他人觀看或呈現給他人審查。它強調通過展示事物的形態、特點或內容來傳達信息或觀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呈示常用于描述展示、展覽、演示等場景。可以用來形容展示作品、展覽品、證據等。也可以用來形容展示觀點、意見、思想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呈示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衛康叔世家》中。故事講述了衛康叔在齊國做官時,得到了一幅《魚圖》,他將這幅畫呈現給齊國國君,以表達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才華。后來,呈示逐漸演變為描述展示事物的動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呈示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呈”和動賓短語“示”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將自己的作品呈示給了評委,希望能獲得好的評價。
2. 這次展覽將呈示出當代藝術的多樣性和創新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成語“呈示”。可以想象一個人正站在舞臺上,手舉著一個畫板,向觀眾展示上面的圖畫,這個畫板上的圖畫就是他呈示給觀眾的作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呈示相關的成語,如“呈遞”、“呈上”等。同時,也可以了解一些與展示、演示相關的詞匯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把自己的畫呈示給老師,老師表揚了我。
2. 初中生(13-15歲):我將我的研究成果呈示給了同學們,他們對我的研究很感興趣。
3. 高中生(16-18歲):我將我的作品呈示給了評委,希望能夠獲得獎項。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我將我的研究報告呈示給導師和專家,他們對我的研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