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供養
基本解釋
(1).佛教密宗指涂香、供花、燒香、飯食、燈明等五種供養物。參閱《蘇悉地羯啰經》卷上。
(2).曲牌名。雙調,四十九字。
成語(Idiom):五供養(wǔ gòng yǎng)
發音(Pronunciation):wǔ gòng y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供養父母、奉養兄弟姐妹、敬養夫妻、養育子女和扶養親屬的五種義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供養是指人們在家庭中承擔的五種供養義務,包括供養父母、奉養兄弟姐妹、敬養夫妻、養育子女和扶養親屬。這五種供養是對家庭成員的責任和義務,體現了中國傳統家庭觀念中的親情和孝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盡到了對家庭成員的責任和義務,表達了對家庭的關愛和尊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供養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盡心上》一章,其中講述了孟子的弟子曾子問孟子:“夫子言五供養者,何謂也?”孟子回答說:“父母之養,曰孝;兄弟之養,曰悌;妻子之養,曰和;子女之養,曰愛;親戚之養,曰信。”孟子通過這段對話,闡述了人們在家庭中承擔的五種供養義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供養的結構是“五”和“供養”兩個部分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盡心盡力地做好五供養,深受家人的敬愛。
2. 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姐妹、和睦夫妻、關愛子女、扶助親屬是每個人應該履行的五供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五個供養義務與五個家庭成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或畫面,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孝順”、“悌”、“和睦”等,加深對家庭關系和價值觀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會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這是五供養的一種表現。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尊重師長,孝順父母,這是五供養的重要內容。
3. 高中生:五供養是家庭成員之間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時刻牢記并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