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父
成語(Idiom):肉父
發音(Pronunciation):ròu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父親對子女的寵愛和溺愛,以至于過分縱容和放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肉父由兩個字組成,肉指的是父親對子女的溺愛和寵愛,父則表示父親。肉父形容父親對子女過分縱容,對其要求過低,不加以教育和約束,使孩子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這種過度的寵愛容易導致孩子的不良習慣和品行,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肉父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的情況??梢杂脕砼u那些過度寵愛孩子的父母,提醒他們要適度約束和教育孩子,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肉父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成公四年》中。故事講述了魯國公子午因為父親的寵愛而放縱自己,不尊重師長和周圍的人。公子午的父親曾經對他說:“父愛子,必肉。”意思是父親對子女應該寵愛有加。然而,公子午的過度寵愛導致他品行不端,最終被貶為庶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肉為形容詞,父為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典型的肉父,從不教育孩子,任由他放縱自己。
2. 這位肉父對孩子的要求太低了,不讓他努力進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父親手里拿著一塊肉,對孩子說:“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肉父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成語,如“虎父無犬子”、“寵辱不驚”等,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中對于家庭教育的關注和思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同學的爸爸對他太寵了,他就是一個肉父。
2. 初中生:我覺得父母應該適度的寵愛孩子,而不是成為肉父。
3. 高中生:肉父的后果是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我約束能力,對他們的成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