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謁
基本解釋
通報姓名。《漢書·翟義傳》:“須臾 義 至,內謁徑入。” 顏師古 注:“內謁,猶今之通名也。”
成語(Idiom):內謁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內部拜訪或請示上級,表示對上級的尊重和恭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內謁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內指內部,謁指拜訪。它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內部拜訪上級,表示對上級的尊重和恭敬。內謁強調的是在內部進行拜訪,與外出拜訪上級有所不同,更加強調對上級的尊重和禮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內謁通常用于形容下屬或晚輩對上級或長輩的恭敬之情。在工作場合,可以用來形容員工向領導請示或報告工作情況;在家庭中,可以用來形容子女向父母請示或報告事情。內謁還可以用來形容學生向老師請教問題或向學校領導匯報情況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內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文公十五年》中,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魯國大夫季康子去拜訪齊國國君,他的門客田恒在拜訪之前向季康子建議先在內部拜訪國君的兒子田和,以表示對國君的尊重。季康子接受了這個建議,并在拜訪之前先去拜訪了田和,后來事情順利,他成功地拜訪了齊國國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內謁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內”和“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應該內謁老師,請教解決方法。
2. 員工在重大決策之前,需要內謁領導,征求意見。
3. 子女在做重要決定時,應該內謁父母,聽取他們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內謁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需要內謁老師,請教解決方法,這樣就能夠記住內謁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外放、外示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寫作業時遇到了難題,就內謁了一下媽媽,她給了我很好的建議。
2. 初中生:我在參加數學競賽前,內謁了一下老師,向他請教了一些解題技巧。
3. 高中生:我在選擇大學專業時,內謁了一下學長學姐,聽取他們的經驗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