懾屈
成語(Idiom):懾屈
發音(Pronunciation):shè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被嚇得屈服或怯懦不敢抵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懾屈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一個人在面對強大的威脅或壓力時,被嚇得屈服或怯懦不敢抵抗的狀態。這個詞語強調了人在面對困境時的無力感和無法反抗的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懾屈常用于描述個人或集體在面對權勢、威脅或挑戰時的心理狀態。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的無力感,也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國家或組織在面對外部壓力時的無法反抗的局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懾屈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四年》中,故事中描述了魯國昭公面對強大的晉國的壓力時,感到無力和無法抵抗的心情。從此以后,懾屈成為了描述人在面對困境時的一種心理狀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懾屈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懾”表示被嚇倒,第二個字“屈”表示屈服或怯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強大的對手,他感到懾屈,無法采取有效的反擊措施。
2. 在生活中,我們要勇敢面對困難,不要懾屈退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懾屈拆分為“懾”和“屈”兩個部分進行記憶。懾可以理解為被嚇倒,屈可以理解為屈服或怯懦。通過將這兩個部分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懾屈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懾屈相關的成語,如“畏縮不前”、“屈膝投降”等,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懾屈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面對考試的壓力,他感到懾屈,不敢發揮自己的實力。
2. 初中生:在面對班級霸凌時,她感到懾屈,不敢向老師求助。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巨大壓力,他感到懾屈,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4. 大學生:在面對就業競爭的激烈現實時,他感到懾屈,開始迷茫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