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踴
基本解釋
見“ 號踴 ”。
亦作“ 號踴 ”。號哭頓足。《后漢書·魯恭傳》:“父某, 建武 初,為 武陵 太守,卒官。時 恭 年十二,弟 丕 七歲,晝夜號踴不絶聲。”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南有《曹娥碑》。 娥 父 盱 迎濤溺死。 娥 時年十四,哀父尸不得,乃號踴江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賓客弔省,號踴哀絶。”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十:“ 魏 軍南伐, 朱修之 守 滑臺 ,城不下,其母悲憂,乳汁驚出,乃號踴,告家人曰:‘我年老,非有乳時,今忽其不免。’是日城陷。”
成語(Idiom):號踴(hào yǒng)
發音(Pronunciation):hào y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們歡呼雀躍、興高采烈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號踴是由“號”和“踴”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號”指吹號角,表示歡呼;“踴”指跳躍,表示雀躍。號踴形容人們高興時歡呼雀躍、興高采烈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號踴常用于形容人們在喜慶、勝利或重大事件發生時的興高采烈的場景。例如,比賽獲勝后觀眾的歡呼聲、新年到來時人們的慶祝活動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號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當時,在戰場上,士兵們會吹號角來傳遞指令或鼓舞士氣。當戰斗取得勝利時,士兵們會高興地跳躍歡呼,表達他們的興奮和勝利的喜悅。后來,這種歡呼跳躍的場景被用來形容人們在其他場合中的興高采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號踴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別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比賽結束后,觀眾們號踴歡呼,現場一片熱烈的氣氛。
2. 他們聽到好消息后,都歡呼雀躍,真是號踴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號踴這個成語。想象一下士兵們在戰場上吹號角并高興地跳躍歡呼的場景,以此來記憶號踴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形容人們歡呼雀躍的成語,如歡天喜地、興高采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冰淇淋車來了,小明號踴著跑過去買了一份。
2. 初中生:聽到考試成績出來了,同學們都號踴起來,因為大家都考得很好。
3. 高中生:當聽到自己被大學錄取時,小玲高興得號踴起來,感謝父母多年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