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干
基本解釋
亦作“ 尼犍 ”。梵語nirgrantha的省音譯。佛教所說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南史·夷貊傳上·林邑國》:“國王事尼乾道,鑄金銀人像大十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三摩呾吒國》:“天祠百所,異道雜居,露形尼乾,其徒特盛。”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天主教論》:“《西域記》云: 鉢羅那迦天 祠,人露形,旦上高柱,一手執柱端,一手躡旁杙,一手一足,虛懸向外,視日影,求出生死,所謂裸形求仙,是尼犍法。”
成語(Idiom):尼干(nígàn)
發音(Pronunciation):ní g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或事物非常干瘦、消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尼干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非常瘦弱、消瘦。它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身體狀況,也可以用來形容物體的狀態。通常情況下,尼干是一個貶義詞,表示某個人或事物的狀況不好,比較糟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尼干這個成語在口語中比較常見,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瘦弱,或者物體非常干癟、消瘦。例如,當你看到一個人非常瘦弱時,你可以說他“真尼干”。當你看到一個水果非常干癟時,你可以說它“尼干得像個皺干的柿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尼干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它可能源自于北方方言。在北方方言中,尼(ní)是“非常”的意思,而干(gàn)是“瘦”的意思。因此,尼干可以理解為“非常瘦”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尼干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病了一段時間,現在看起來真尼干。
2. 這個蘋果已經尼干得沒有汁水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尼干與瘦弱的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非常瘦弱的人,他的身體像是被吸干了一樣,就像是尼干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瘦弱相關的成語,比如“干瘦如柴”、“皮包骨頭”等,可以幫助豐富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長時間沒有吃飯,現在看起來尼干得像只小鳥。
2. 初中生:這個棒球隊的隊員們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現在看起來尼干但非常有力量。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經歷了長時間的戰爭,現在看起來尼干得像一個強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