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鍔
成語(Idiom):霜鍔
發音(Pronunciation):shuāng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質堅強,意志堅定,不畏艱難困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霜,指嚴寒的冬天;鍔,指刀劍的刃。霜鍔比喻人的品質堅強,像嚴寒的霜和鋒利的刀劍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在困難、逆境中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卷三十六·班超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班超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領,他與匈奴作戰時,一次遭遇到了暴風雪,寒冷的天氣使得他的士兵們的意志開始動搖。班超見狀,用刀割下自己的手臂,露出凍僵的肌膚,示意士兵們堅守到底。士兵們看到班超的手臂上凍傷的肌膚,都被他的堅強和毅力所感動,紛紛表示愿意堅持戰斗。因此,后人用“霜鍔”來形容人在困難中堅強不屈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展現出了霜鍔的品質。
2. 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像霜鍔一樣堅定不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霜鍔的形象,想象一個堅強的人在嚴寒的冬天中刀劍鋒利地前行,象征著他的堅定意志和毅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進一步豐富對于堅強品質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霜鍔一樣勇敢面對困難。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展現了霜鍔的精神,最終獲得了冠軍。
3. 高中生:面對升學壓力,她展現出了霜鍔的毅力,最終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要有霜鍔的品質,才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