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點
基本解釋
打銅點(小鑼)報時。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浄軍每夜五名,輪流上 玄武門 樓打更,自起更三點起,至五更三點止,按數目用藤條擊鼓,檀木榔頭擊點。”
成語(Idiom):擊點
發音(Pronunciation):jī d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擊中目標的要害部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點是指在戰爭或比賽中,攻擊或打擊敵人時,選擇擊打目標的要害部位。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引申為在各種情況下,找到并攻擊事物的關鍵點,以達到最大的效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擊點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戰爭、比賽、談判等情境中,表示通過找到并攻擊事物的關鍵點,以取得勝利或達到目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擊點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戰國時期,中國各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戰爭中的將領們都非常重視選擇攻擊敵人的要害部位。其中,有一次齊國與燕國的戰爭,齊國的將領田單在戰場上用箭射中了燕國將領的喉嚨,使燕國的軍隊大亂,最終齊國取得了勝利。從此以后,人們開始使用“擊點”來形容選擇攻擊目標的要害部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擊點是一個動詞短語,由“擊”和“點”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比賽中,我們必須找到對手的擊點,才能取得勝利。
2. 在談判中,我們要善于觀察對方的表情和語言,找到他們的擊點,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這個成語:
將“擊點”拆分成兩個部分,“擊”和“點”,“擊”可以聯想到攻擊,而“點”可以聯想到目標的要害部位。因此,擊點就是找到并攻擊目標的要害部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擊點相關的成語,如“攻其不備”、“以守為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在游戲中找到了敵人的擊點,贏得了比賽。
2. 小學生:我們要找到數學題的擊點,才能迅速解題。
3. 初中生:在辯論賽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對手的擊點,才能擊敗他們。
4. 高中生:政治家在演講中要抓住選民的擊點,才能獲得支持。
5. 大學生:在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找到消費者的擊點,才能推出受歡迎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