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詰
成語(Idiom):阻詰
發音(Pronunciation):zǔ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阻撓和質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阻詰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阻”和“詰”。阻意為阻擋、阻止,詰意為質問、質疑。合在一起,阻詰表示阻撓和質疑他人的行動或決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阻詰常用于形容某人對他人的行動或決策表示不滿,提出質疑或阻撓。可以用于各種社交場合、工作環境或日常生活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阻詰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的故事。故事中,司馬相如是漢朝時期的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朝廷中建議國家采取一些政策改革,但遭到了一些官員的阻撓和質疑。司馬相如堅持自己的主張,并通過辯論和論證來反駁那些阻撓者的質疑。最終,司馬相如成功地推動了政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個故事表達了堅持自己信念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阻撓和質疑時,應該勇敢地辯駁和反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阻詰”的結構是兩個形聲字組成,意義相近,用法相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我的計劃進行了阻詰,但我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2. 在團隊會議上,他不斷阻詰別人的建議,導致會議進展緩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阻”字理解為阻擋,將“詰”字理解為質疑,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可以聯想到自己在做決策或行動時,遭到他人的阻撓和質疑的場景,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詞語,了解更多與阻撓、質疑相關的表達方式。例如:阻礙、質疑、反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6-12歲):他們在小組活動中不斷阻詰我的提議,我覺得很不開心。
- 初中生(13-15歲):老師對我的作業進行了阻詰,讓我重新修改。
- 高中生(16-18歲):班級同學對我的領導能力進行了阻詰,讓我產生了懷疑。
- 大學生(19-22歲):在團隊項目中,有人對我的決策進行了阻詰,但我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