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
成語(Idiom):許昌
發音(Pronunciation):xǔ c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許下的承諾或許諾,卻沒有兌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許昌”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春秋時期,魯國有位官員名叫許息,他曾經向人們承諾在昌城(今河南省許昌市)建造一座美麗的宮殿。然而,許息卻沒有兌現他的承諾,讓人們感到失望和憤怒。因此,“許昌”成為了形容許下的承諾或許諾,卻沒有兌現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許下的承諾或許諾,卻沒有履行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口頭上許諾很多,但實際行動缺乏誠信和責任感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魯國的歷史,具體故事內容已不可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許”和“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答應幫我修理電腦,可是到現在也沒兌現,真是個許昌的人。
2. 這個政府官員一再承諾改善民生,但實際上一點行動都沒有,簡直就是個許昌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許昌”與“許下的承諾卻沒有兌現”進行聯想,通過記憶故事背后的含義,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歷史中的許昌城的相關信息,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許愿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許諾要帶我們去動物園,可是一直沒有兌現,真是個許昌的老師。
2. 初中生:我好朋友答應請我吃飯,結果卻忘記了,真是個許昌的家伙。
3. 高中生:政府承諾改善環境問題,可是實際上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真是一群許昌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