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藐
基本解釋
見“ 三藐三菩提 ”。
成語(Idiom):三藐(sān miǎo)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m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輕薄,不值一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藐的“三”是數量詞,表示很少;“藐”是形容詞,表示輕薄、微小。三藐合在一起,表示言辭輕薄,不值一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多用于貶義場合,用來形容言辭輕佻、不嚴肅、不負責任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言辭輕薄、不負責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莊子與齊景公的對話。莊子用三藐來形容自己的言辭,表示自己的言辭輕薄、不值一提。后來,這個詞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言辭輕薄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藐的結構是形容詞+數量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輕薄,真是三藐之人。
2. 這些虛假宣傳簡直是三藐之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藐”拆分成“三”和“藐”來記憶。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的言辭輕薄,不值一提的樣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輕佻”、“輕浮”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的話太三藐了,一點都不值得相信。
2. 初中生:那個男生的言辭總是三藐之言,沒人會認真聽他說的話。
3. 高中生:老師批評了他的三藐之言,讓他意識到自己的不負責任。
4. 大學生:在辯論比賽中,他的三藐之言被對手輕松擊敗。
5. 成人:不要輕信他的三藐之言,要學會分辨真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