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出
成語(Idiom):奇出
發音(Pronunciation):qí c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出奇的、反常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某種情況或事物超出尋常,具有非凡的特點或表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突出、出眾,與眾不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故事,曹操與劉備爭奪荊州,劉備派關羽守備荊州。曹軍攻打荊州時,關羽奮勇抵抗,曹軍無法攻破。曹操想出了一個計策,他在關羽的后面放了一雙鞋,然后派人散布謠言說劉備已經被殺。關羽一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震驚,停下了戰斗,轉身離開,結果曹軍輕松地攻占了荊州。這個故事中關羽的反應出乎意料,被形容為"奇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比賽中表現奇出,獲得了冠軍。
2. 這個發明的創意真是奇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奇出”理解為“出奇”,形象地表示某人或某事物出眾、與眾不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出類拔萃”、“異乎尋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的畫畫技巧奇出,每次都能得到老師的稱贊。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數學競賽中的表現奇出,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3. 高中生(16-18歲):這部小說的情節奇出,讓人讀后回味無窮。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奇出,對相關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