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苓
基本解釋
《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絲?!?高誘 注:“茯苓,千歲松脂也,菟絲生其上而無根,一名女蘿也?!币蜉私z與茯苓有依附關系,后遂用“絲苓”比喻姻親。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花木》:“親姻,曰有絲苓之好。”
成語(Idiom):絲苓
發音(Pronunciation):sī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細小、輕盈、柔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苓指的是絲細的苓草,苓草是一種草本植物,莖細長而柔軟。成語中的絲苓用來形容事物細小、輕盈、柔弱,通常用于形容人或物體的特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文學作品、口語交流和寫作中,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的柔弱、纖細、輕盈等特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韓非子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韓非子和齊宣王的對話。齊宣王問韓非子:“絲與苓,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苓獨不與絲為謀,何也?”韓非子回答說:“絲柔而苓脆,苓與絲為謀,絲必斷而苓不存;絲與苓為謀,苓必全而絲不滅?!边@個故事中的“絲苓”一詞被用來比喻事物之間的差異和互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絲苓屬于“名物+名物”的結構,其中“絲”和“苓”分別代表不同的事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身材絲苓,走起路來輕盈飄逸。
2. 這幅畫用線條勾勒出了一種絲苓之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絲細的苓草,形象地理解絲苓的含義。也可以通過在腦海中想象絲細的東西,如絲線、細長的樹枝等,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探索其他含有“絲”和“苓”這兩個字的成語,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2. 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注意作者如何運用絲苓這個成語來描寫人物或景物。
3. 練習造句,運用絲苓這個成語來描述身邊的事物,提升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草在微風中搖曳,像絲苓一樣輕盈。
2. 初中生:她的舞姿優雅而絲苓,給人一種飄逸的感覺。
3. 高中生:這幅畫用線條勾勒出了一種絲苓之美,給人一種纖細而柔和的感覺。
4. 大學生:她的聲音絲苓而婉轉,讓人陶醉其中。
5. 成年人:這款手工藝品的質感絲苓,觸感柔軟而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