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種族隔離 (zhǒng zú gé lí)
發音(Pronunciation):zhǒng zú gé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種族差異而進行的隔離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種族隔離是指在社會中因為種族差異而進行的隔離行為。這種行為通常是基于一種種族或民族的優越感或歧視,導致人們在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被強制分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種族隔離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存在種族歧視或種族隔離現象的社會情況,可以用來討論種族關系、社會不公和人權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種族隔離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的南非。當時南非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將白人和非白人種族嚴格隔離,非白人種族被剝奪了許多基本權利,例如受教育、居住和就業等。這種種族隔離政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譴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種族隔離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種族”、“隔離”。其中“種族”指代不同的人種或民族,“隔離”表示分開或隔離的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的社區實行種族隔離,白人和非白人不能住在一起。
2. 種族隔離的政策導致了社會的不公平和不穩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關聯聯想:將“種族隔離”與南非歷史中的種族隔離政策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幫助記憶。
2. 反應聯想:將“種族隔離”與種族歧視和社會不公等問題聯系起來,引發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從而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種族隔離的知識,可以研究南非歷史中的種族隔離政策,以及其他國家中存在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問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我們應該友好相處,不應該進行種族隔離。
2. 初中生(11-14歲):種族隔離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應該加以改變。
3. 高中生(15-18歲):種族隔離是社會不公的體現,我們應該努力消除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