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泄泄沓沓
發音(Pronunciation):xiè xiè tà t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冗長、羅嗦,缺乏條理和重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泄泄沓沓一詞由兩個相同的“泄”和“沓”組成,表示言辭冗長、羅嗦,缺乏條理和重點。形容說話或寫作時思路雜亂,沒有層次和邏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演講、文章、講話等語言表達的質量不高,缺乏條理和重點。也可用來批評某人說話冗長、啰嗦,缺乏清晰和準確的表達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中有“泄泄沓沓流水行,無舟無車,莫知所之”一句,形容水流無窮無盡,沒有船只和車輛可以控制其流動方向。后來,這句話被引申為形容人的言辭冗長、羅嗦,缺乏條理和重點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泄泄沓沓,聽得我都快睡著了。
2. 這篇文章寫得泄泄沓沓,內容不明確,很難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泄泄沓沓”聯想為一條長長的河流,水流不斷,沒有方向,代表言辭冗長、羅嗦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啰啰嗦嗦”、“冗長無序”等,來豐富對于言辭冗長、羅嗦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講故事的時候,有的同學總是泄泄沓沓地插話,讓大家都聽不清楚故事了。
2. 小學生:寫作文時,要注意不要泄泄沓沓地羅列觀點,要有條理地組織文章結構。
3. 中學生:班會上,同學們反映問題時,有的同學說話泄泄沓沓,沒有重點,讓大家都聽得有些煩。
4. 大學生:在論文寫作中,要避免泄泄沓沓地敘述,要有清晰的論證和結構。
5. 成年人:開會時,有人總是泄泄沓沓地說個沒完,浪費了大家的時間,也沒有達到會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