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請
基本解釋
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時,可原其罪情奏請予以減罪。《魏書·刑罰志》:“先朝既無不訊之格,而空相矯恃,以長違暴。諸在議請之外,可悉依常法。”《舊唐書·刑法志》:“又有議請減贖當免之法八:一曰議親,二曰議故,三曰議賢,四曰議能,五曰議功,六曰議貴,七曰議賓,八曰議勤。”《舊唐書·刑法志》:“其犯十惡者,不得依議請之例。”
成語(Idiom):議請
發音(Pronunciation):yì q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請示、征求意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議請是指向他人請示或征求意見,以便做出決策或行動。這個成語強調了傾聽他人的觀點和意見,以便更好地處理問題或做出正確的決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議請常用于正式場合,例如會議、商務談判等。它可以用于向領導請示、向專家征求意見,以及在團隊合作中尋求建議和意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史書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朝朱權的《事實》一書中。故事講述了朱權在處理重要事務時,經常請示和征求他人的意見,以確保決策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因此,議請成為一種重要的領導和管理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議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議”和“請”。這兩個字分別表示“商議、討論”和“請示、請求”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請先生議請一下,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2. 在做出決策之前,我們應該向專家們議請一下他們的意見。
3. 在重大事情上,我們需要向領導議請,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領導,站在會議室里向團隊成員請示和征求意見的場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議請”的意思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議請”相關的成語,例如“請教”、“請示”等,以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可以議請一下同學們的意見嗎?我們應該去哪里郊游?
2. 初中生:為了提高學校的環境,我們決定議請同學們的意見,一起制定環保計劃。
3. 高中生:在學校組織活動之前,我們應該議請老師和同學們的意見,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需要議請組員的意見,以便更好地完成項目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