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可便
成語(Idiom):落可便
發音(Pronunciation):luò kě b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談舉止得體、得當,不失禮儀,符合規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落,指言行舉止;可,指得當、得體;便,指合適、適宜。整個成語表示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得體,符合禮儀規范,不會出現失禮或不適當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得體、舉止文明,也可以表示對他人的贊賞和稱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中有一則故事:王莽在位時,有個叫張敞的官員,他是個非常嚴謹守規矩的人,言行舉止都非常恰當。有一次,王莽問他:“你的言行為什么都這么得體?”張敞回答說:“我只是按照禮儀規范去做,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偏差。”王莽聽后贊嘆不已,說:“你的言行就像一副畫,一舉一動都是得體的,真是‘落可便’啊!”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談舉止總是落落大方,真是個落可便的人。
2. 這位老師講課非常得體,一舉一動都落可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落可便”與“言談舉止得體、符合規矩”進行聯想,形成記憶的關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學習中國的禮儀文化,了解更多關于言談舉止的規范和禮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那個老師,她的課堂上總是落落大方,很容易理解。
2. 初中生:他的言談舉止很得體,是個落可便的人,我很喜歡和他交流。
3. 高中生:在社交場合,我們應該注意言談舉止,做到落可便,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