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道
基本解釋
子女對父母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史記·五帝本紀》:“ 舜 父 瞽叟 頑,母嚚,弟 象 傲,皆欲殺 舜 。 舜 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漢書·五行志上》:“ 董仲舒 以為 成 ( 魯成公 )居喪亡哀戚心,數興兵戰伐,故天災其父廟,示失子道,不能奉宗廟也。”《孔叢子·嘉言》:“ 文王 之興,附者六州。六州之眾,各以子道來。故區區之臺,未及期日而已成矣。”
英文翻譯
1.【計】 subtrack
成語(Idiom):子道
發音(Pronunciation):zǐ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兒子學習父親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方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子道是一個由“子”和“道”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子”表示兒子,“道”表示道德品質和行為方式。子道一詞形容兒子學習父親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方式,強調了父子之間的傳承和教育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子道一詞常用于描述父親對兒子的期望和教育。可以用來表達父親希望兒子能夠繼承自己的優秀品質和行為方式,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兒子在行為舉止上與父親相似,說明他們之間的血脈相承和家族傳統的延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子道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的一句話:“子曰:君子學道則父子相貞。”這句話是孔子的言論,意思是說如果君子學習道德修養,那么父子之間就能夠保持忠誠和真實的關系。后來,這句話演變為成語子道,用來形容兒子學習父親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子道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構成簡單明了,易于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子道之才,繼承了他父親的聰明和正直。
2. 父親一直教育他要走子道,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子道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兒子站在父親身邊,虛心向父親學習,學習他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方式,形成一個傳承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家庭和傳承相關的成語,例如“家傳戶曉”、“世代相傳”等,加深對家族傳統和價值觀的理解和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走子道,學習爸爸媽媽的好品質。
2. 初中生:他是個子道之才,繼承了他父親的勤勞和誠實。
3. 高中生:父母一直教育我要走子道,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