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阨
成語(Idiom):迫阨
發音(Pronunciation):pò 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敵人追逼到絕境,處于危險的境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迫阨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迫”意為追逼,逼迫;“阨”意為絕境,境地。迫阨形容被敵人追逼到無路可逃的絕境,處于極度危險的境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迫阨常用于形容個人或集體在面臨困境時,處于絕望的境地。可以用來形容戰爭中的軍隊被敵人逼至絕境,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陷入困境,無法擺脫困境。該成語多用于文學作品或口語中,用以表達困境和絕望的感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有關迫阨的故事。漢朝末年,劉邦和項羽兩軍相持不下,劉邦被項羽追至垓下。劉邦的軍隊被迫退至無路可逃的地方,形勢十分危急。此時,劉邦決定發動突襲,成功擊敗了項羽的軍隊。這個故事成為了迫阨這個成語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很多企業都陷入了迫阨。
2. 他的生活陷入了迫阨,感到無法擺脫困境。
3. 盡管他們被迫退至絕境,但他們依然堅持不放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迫阨”聯想為一個人被敵人追逼到絕境,無路可逃,迫不得已。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背靠著墻,四面都是敵人,無處可逃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迫阨相關的成語,如“孤注一擲”、“窮途末路”等,以加深對困境和絕境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的足球隊在比賽中被對方逼至迫阨,但他們依然堅持不放棄,最終取得了勝利。
2. 初中生:考試前,我感到自己的數學水平處于迫阨,但我決定努力學習,爭取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感到自己陷入了迫阨,但只要保持冷靜,認真備考,就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