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事
基本解釋
[釋義]
(名)舊指世俗的事。
[構成]
偏正式:塵(事
[例句]
回憶塵事。(作賓語)
近義詞
詳細解釋
◎ 塵事 chénshì
[worldly affairs] 舊指世俗的事;塵俗之事
塵事紛繁
塵俗之事。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詩:“閑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 唐 孟浩然 《游景空寺蘭若》詩:“寥寥隔塵事,疑是入 雞山 。”《明史·隱逸傳·陳洄》:“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復與塵事接。”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靜宜女史詩》:“紛紛塵事擾居諸,誰識清閒福有餘。”
成語(Idiom):塵事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瑣碎的事務或世俗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塵事一詞由“塵”和“事”兩個字組成。塵,指塵埃,象征著世俗、紛擾;事,指事務、事情。塵事意指與世俗相關的瑣碎事務,與精神、道德無關,往往帶有消極的含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生活中瑣碎的事務,或者表達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追求高尚境界的愿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塵事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中:“白云乘朝車,青龍坐舞鳳。手把芙蓉旗,心隨塵事忘。”這段文字形象地描繪了莊子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表達了超脫塵俗的心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再關心塵事,只專注于修身養性。
2. 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放下塵事,專心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塵”字與“世俗”的概念聯系在一起,再將“事”字與瑣碎的事務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塵事相關的成語,如“塵囂”、“塵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要做很多塵事,幫媽媽收拾房間、洗碗碟。
2. 初中生:我希望能夠遠離塵事,專心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
3. 高中生:我對塵事不感興趣,更喜歡研究一些哲學和文學的問題。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希望能夠擺脫塵事的束縛,追求自己的夢想。
5. 成年人:工作中的塵事讓我感到厭倦,我渴望能夠追求內心真正感興趣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