蝕敗
成語(Idiom):蝕?。╯hí bài)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b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敗北、失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蝕敗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蝕指腐蝕、侵蝕,敗指失利、失敗。蝕敗表示在競爭、斗爭或爭論中被對手擊敗或戰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蝕敗多用于形容競爭、比賽、戰爭等方面的失敗??梢杂脕硇稳輦€人或團體在某項競爭中失利,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觀點、理論或計劃的失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蝕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一年》中,原文是“蝕敗于彼”?!蹲髠鳌肥俏髦軙r期的一部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在這個故事中,魯國的公子重耳因為受到叔父的排擠,被迫逃亡到了晉國。后來,重耳在晉國立下了大功,被晉國封為卿大夫。魯國的政敵得知重耳在晉國立功后,感到非常惱火和嫉妒,于是派人到晉國誣告重耳。晉國的國君聽信了誣告,決定將重耳送回魯國。重耳得知后,非常擔心自己會被送回魯國,于是決定逃跑。他在逃跑的過程中,遇到了晉國的守衛,守衛問他是誰,他回答:“我是重耳,魯國的公子。”守衛聽到他的回答,非常震驚,因為重耳是晉國的功臣,他不敢相信重耳會落到如此境地。于是,守衛幫助重耳逃脫,并送他到了安全的地方。這個故事中的“蝕敗于彼”一詞,形象地描述了重耳被政敵擊敗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蝕敗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蝕和動詞敗組成。其中,蝕是動詞,表示腐蝕、侵蝕;敗也是動詞,表示失利、失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這場比賽中蝕敗了所有的對手。
2. 這個計劃經過多次修改后,最終蝕敗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軍隊在戰斗中被敵人不斷侵蝕,最終失敗的情景,把這個形象與蝕敗這個成語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蝕敗相關的成語,如腐敗(fǔ bài)、敗北(bài běi)等。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失敗相關的成語,如失利(shī lì)、落?。╨uò bài)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在考試中蝕敗了所有的同學,沒有考到好成績。
初中生:我們的籃球隊在比賽中蝕敗了對手,沒有拿到冠軍。
高中生:這次演講比賽,他的發言很失誤,蝕敗了他的形象。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競爭很激烈,我們公司最終蝕敗了其他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