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騑
基本解釋
左驂。《晉書·輿服志》:“﹝天子法車﹞於戟之杪,以氂牛尾,大如斗,置左騑馬軛上,是為左纛。”
成語(Idiom):左騑
發音(Pronunciation):zuǒ fē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言行舉止或行動遲緩懶散,缺乏積極主動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左騑是由“左”和“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左在這里表示遲緩,騑表示懶散。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行動遲緩懶散,缺乏積極主動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左騑常常用來形容某人做事不積極主動,拖延時間,缺乏執行力。可以用于形容個人、團隊、組織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騑的故事起源于《漢書·匈奴傳》。當時,漢武帝派遣將軍李廣利率軍討伐匈奴,但李廣利卻因為個人原因拖延了討伐的時間,最終導致了戰爭的失敗。李廣利的拖延行為被人們形容為“左騑”,意味著行動遲緩懶散,導致不良后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左騑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效率很低,總是左騑右躊,拖延了很多重要任務。
2. 這個團隊的領導太左騑了,導致整個項目進展緩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左騑”與拖沓、懶散等詞語進行聯想,形象地描繪出一個行動遲緩懶散的形象,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左騑相近或相反的成語,如“積極主動”、“迅速果斷”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和左騑的同學一起合作,因為他總是拖延做作業的時間。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要求很嚴格,不能左騑右躊,要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們不能左騑右躊,要努力學習,爭取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