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詞語解釋
kāi zōng míng yì ㄎㄞ ㄗㄨㄙ ㄇㄧㄥˊ ㄧˋ開宗明義(開宗明義)
(1).原為《孝經(jīng)》第一章篇名。《孝經(jīng)·開宗明義》 宋 邢昺 題解:“開,張也;宗,本也;明,顯也;義,理也。言此章開張一經(jīng)之宗本,顯明五孝之義理,故曰開宗明義章也。”后指說話寫文章開始時把主要的意思點(diǎn)明。《五燈會元·法云本禪師法嗣·慧林常悟禪師》:“僧曰:‘若不傳法度眾生,舉世無由報恩者。未審傳箇甚么法!’師曰:‘開宗明義章第一。’”《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回目:“開宗明義,閒評兒女英雄;引古證今,演説人情天理。” 梁啟超 《新民說》十一:“若此者,皆今日教育事業(yè)開宗明義第一章,而將來為一國教育之源泉也。” 冰心 《寄小讀者》一:“在這開宗明義的第一信里,請你們?nèi)菸以谀銈兠媲敖榻B我自己。”
(2).泛指開始。 魯迅 《熱風(fēng)·隨感錄四十六》:“我在朋友家里見到 上海 一種什么報的星期增刊諷刺畫,正是開宗明義第一回。”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開宗明義
成語(Idiom):開宗明義
發(fā)音(Pronunciation):kāi zōng mí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開始時就明確說明自己的立場或意圖,不隱瞞目的。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宗明義源自《論語·述而》:“開而明之,行而直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意思是在開始時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明白,行為直接坦率,不違反禮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組織在開始時就表明自己的立場、意圖或原則,以便于他人了解和相應(yīng)。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論語》中,是孔子教育學(xué)生的一種原則。他要求學(xué)生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意圖,以免產(chǎn)生誤解或引起他人猜疑。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開:開始;宗:原則;明:明確;義:意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開會之前,領(lǐng)導(dǎo)開宗明義地說明了今天討論的議題和目標(biāo)。
2. 我們應(yīng)該在寫文章的開頭就開宗明義,讓讀者清楚我們的立場和觀點(diǎn)。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開宗明義”拆分成“開-宗-明-義”,并聯(lián)想到在開始時明確說明自己的宗旨和意圖。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原則,進(jìn)一步理解“開宗明義”的含義和應(yīng)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老師在上課前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今天要學(xué)習(xí)什么知識。
2. 初中生:在寫作文時,我會在開頭部分開宗明義,讓讀者了解我的立場。
3. 高中生:參加辯論比賽時,我們要開宗明義地陳述自己的觀點(diǎn)和論據(jù)。
4. 大學(xué)生:在進(jìn)行研究項目時,我們要開宗明義地說明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開宗明義地表達(dá)自己的意圖和目標(biāo),以便于團(tuán)隊合作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