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下
成語(Idiom):泛下(fàn xià)
發音(Pronunciation):fàn xi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水面上泛濫的水流,也比喻人的言行不受約束,放縱自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泛下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泛意為水面上泛濫的水流,下意為放縱、不受約束。泛下比喻人的言行放縱,不受約束,不拘束自己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泛下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放縱,不受約束,不拘束自己的行為。可以用來批評某人言行不端,或者形容某人無法約束自己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泛下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當時,晉國昭公命令大夫們進行射箭比賽,結果有一個大夫放箭時沒有按照規定的順序,而是亂放箭,這就被稱為“泛下”。這個故事成為泛下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泛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十分泛下,喪失了一個大夫的風度。
2. 這個人的行為太泛下了,根本沒有一點自律的意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泛下這個成語與水面上泛濫的水流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的言行像水流一樣泛濫,放縱自己,不受約束。可以通過與水相關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了解更多關于泛下的使用場景和故事起源。也可以通過閱讀其他成語,擴大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年齡:8歲):他的行為很泛下,老師常常批評他。
2. 初中生(年齡:14歲):她的言行放縱,真是太泛下了。
3. 高中生(年齡:17歲):他的泛下行為導致他失去了許多機會。
4. 大學生(年齡:20歲):我們應該遠離泛下的人,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