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符
基本解釋
獎給有功將領的符信。《宋史·高宗紀五》:“十一月庚午朔,初置節度使以下金字牙符,命都督府掌之,給將帥立戰功者。”《續資治通鑒·宋度宗咸淳八年》:“﹝ 李庭芝 ﹞請以 整 為 盧龍軍 節度使,封 燕郡王 ,帝從之,遣 永寧 僧齎告身、金印、牙符及 庭芝 書期致之。”
成語(Idiom):牙符
發音(Pronunciation):yá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重要場合或關鍵時刻所使用的信物或憑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牙符是古代中國的一種信物,用于表示身份、職務或權限。它通常由貴族或官員佩戴,以證明自己的身份和權力。牙符的形狀多樣,可以是牙齒狀、符咒狀或刻有特殊標記的小物件。在古代社會中,持有牙符的人可以憑借它進入特定場所、參加重要活動或行使特定權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牙符一詞多用于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信任、認可和授權。比喻在某些具有重要意義的場合,需要特定的憑證或標志來證明自己的身份或權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牙符”的具體故事起源尚不明確。然而,古代中國社會中存在許多重要的儀式和官方活動,需要特定的憑證來證明身份和權力。因此,“牙符”這個詞語應該是從這種社會背景中產生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牙符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帶牙符,怎么能進入內宮參加皇帝的生日宴會呢?
2. 沒有牙符,你不能進入這個會議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牙符”這個詞語與“信物”、“憑證”等詞語聯系起來,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牙符”外,還有許多類似的成語可以學習,比如“金牌”、“印鑒”、“證書”等,它們都與身份、權力和認可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發給我一個牙符,讓我代表班級去參加比賽。
2. 初中生(13-15歲):沒有牙符,我不能進入校長辦公室。
3. 高中生(16-18歲):參加高考時,考生需要攜帶有效的牙符,以證明自己的身份。
以上是關于中國詞語“牙符”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