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兀的
基本解釋
(1).必定,一定。 元 武漢臣 《生金閣》楔子:“非是您孩兒自夸得這自奬,我若是不富貴可兀的不還鄉!” 元 無名氏 《盆兒鬼》楔子:“我若是躲過呵,可兀的早回來!”
(2).確實,實在。 元 李直夫 《虎頭牌》第二折:“你待要重相見面皮難。喒兩個再團圓,可兀的路兒遠。”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你這般對壘交鋒,到頭都總南柯夢,説甚軍功,可兀的與你身兒上元無用。”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二折:“你今日相思容易得,豈不聞飽病可兀的最難醫。”
(3).句中襯字,無義。 元 楊顯之 《瀟湘雨》第二折:“則道是洞房花燭夜,金榜可兀的掛名時。”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二折:“哎,兒也,知他是甚風兒足律律吹你可兀的到家來。”
成語(Idiom):可兀的
發音(Pronunciation):kě wū de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態度堅定,不屈不撓,毫不退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可兀的是一個古漢語成語,由“可”和“兀”的合成詞組成。其中,“可”表示可以,有能力;“兀”表示挺直、筆直。可兀的合在一起,意味著可以挺直身體,堅定立場,不屈不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兀的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壓力或困境時表現出的堅強和不畏艱難的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追求目標、實現理想時的堅持不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可兀的的故事起源于《晉書·劉琨傳》。當時,劉琨是晉朝的一位將領,他在抵御北方匈奴入侵的戰斗中表現出了非常堅定和勇敢的態度。他率領的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用堅定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動擊敗了強大的敵人。后來,人們用“可兀的”來形容劉琨的英勇表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可兀的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形容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面對困境始終可兀的,從不退縮。
2. 在團隊合作中,我們需要有可兀的精神,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可兀的”與堅強、勇敢、不屈不撓等詞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也可以將該成語與劉琨的故事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形容堅定、不屈不撓意義的成語,如“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劉琨一樣,成為一個可兀的勇士。
2. 初中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保持可兀的態度,堅持不懈。
3. 高中生:面對人生的挑戰,我們要有可兀的心態,勇往直前。
4. 大學生:實現夢想需要可兀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