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彥
成語(Idiom):伏彥
發音(Pronunciation):fú y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藏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伏彥是由“伏”和“彥”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伏”表示隱藏、潛伏,而“彥”表示有才能、有學問。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有才能卻不被人所知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那些默默無聞、不張揚的人,他們不追求名利,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但他們的才能和貢獻往往是不可忽視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有一位名叫伏生的學者,他十分聰明才智,但他并不追求名利,只是默默地修養自己的學問。因為他不愿意出仕官府,所以他的才能很少被人所知。后來,他的學問被一個有識之士所發現,被推薦給了國君,最終成為一位重要的官員。因此,“伏彥”這個成語就是以伏生為原型,形容那些默默付出、有才能卻不被人所知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為“伏彥”,沒有其他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是一個伏彥,默默地工作,從不張揚。
2. 這位科學家一直是一個伏彥,他的貢獻遠遠超過了他的名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伏彥”與“隱藏的才能”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幕后默默付出,但他的才能卻被隱藏起來,不被人所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伏生的故事,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韜光養晦”、“功成不居”等,來加深對伏彥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爸爸是一個伏彥,他每天都默默地工作,為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
2. 初中生(13-15歲):她是一個伏彥,她的成績一直很好,但她從不張揚,總是默默地努力學習。
3. 高中生(16-18歲):他是一個伏彥,他的才華遠遠超過他的名聲,他一直默默為學校的發展做出貢獻。
4. 大學生(19歲以上):我媽媽是一個伏彥,她一直默默地支持我,為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很感激她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