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報
基本解釋
(1).不報復。《禮記·中庸》:“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國語·越語下》:“戰勝而不報,取地而不反。”
(2).不批復;不答復。《東觀漢記·丁鴻傳》:“ 鴻 當襲封,上書讓國於 盛 。書不報。” 唐 王維 《不遇詠》:“北闕獻書寢不報,南山種田時不登。” 周亮工 《尺牘新鈔》卷一引 明 高攀龍 《與葉適同書》:“朋友相與,須盡力砭其失,方有進處。弟施矣,足下不可不報。”
英文翻譯
1.under protest
成語(Idiom):不報
發音(Pronunciation):bù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報指不報告、不通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報是指不向上級或有關部門報告事情的情況,也可以指不向他人告知某一事實或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報可以用來形容不與他人或上級溝通、不交流信息的行為。在工作場合,不報可以指不將重要信息及時向上級匯報;在生活中,不報可以指不向朋友或家人告知某一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報的起源比較普遍,沒有特定的故事可參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不報,導致項目進展緩慢。
2. 她不報給父母,獨自解決了這個問題。
3. 他對上級的指示不報,導致了嚴重的后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報”與不與他人溝通、不交流信息的行為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溝通、交流相關的成語,如“不通”、“不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不報告老師,因為我害怕被批評。
2. 初中生(13-15歲):他不報告家長,偷偷去了游樂場。
3. 高中生(16-18歲):她不報告學校,私自請了一天假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