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弄粉調朱
發音(Pronunciation):nòng fěn diào z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把本來簡樸的東西加以裝飾,使其變得花哨而失去原有的樸素之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弄粉調朱原指女子涂抹粉飾,用朱砂調色,后泛指人們對于事物的包裝修飾,使其失去本來的樸素和自然之美,變得花哨而虛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個人行為或某事物的處理過程過于繁瑣、復雜,過度追求表面的華麗而忽視本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為了追求美女的花容月貌,用粉黛、胭脂、朱砂等各種化妝品裝飾自己,最終失去了原有的樸素之美,變得虛偽而不自然。這個故事形象地說明了“弄粉調朱”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本來長相清秀樸素,但現在卻整天弄粉調朱,看起來不自然。
2. 這家餐廳過于注重裝修和擺設,弄粉調朱,卻忽視了菜品的味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弄粉調朱”聯想到一個人在臉上涂抹各種化妝品,不斷修飾自己,使自己變得花哨而失去本來的樸素之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美容和化妝文化,以及現代社會中追求表面華麗而忽視本質的現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她弄粉調朱,看起來像個公主。
2. 初中生(13-15歲):他整天弄粉調朱,卻無法改變自己內在的缺點。
3. 高中生(16-18歲):我們應該重視自己的內在素質,而不是只顧弄粉調朱。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社交媒體上的一些人總是弄粉調朱,追求虛假的美,但內在的品質才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