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試
帖試(tiē shì)
發音:tiē shì
基本含義:指把試卷或考題貼在墻上供人參考,也可以指公開征求意見或征集信息。
詳細解釋:帖試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李時中集》中,原意是貼出試卷供人參考。后來逐漸擴展引申為公開征求意見或征集信息的意思。帖試的含義是通過公開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提供意見或信息。
使用場景:帖試一詞常用于公共事務、政府部門或社區組織征集意見的場合。比如,一些城市會在市民服務中心或社區公告欄上貼出征集意見的帖子,讓市民提供對城市建設或社區事務的意見和建議。
故事起源:帖試一詞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明代。當時,文人學者為了考取功名,會把自己的試卷貼在墻上供人參考。這樣一來,其他人就可以參考他們的答案,提高自己的分數。后來,帖試的含義逐漸演變為公開征求意見或征集信息。
成語結構:帖試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帖”和“試”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政府在社區公告欄上帖試,征集市民對城市改造的意見和建議。
2. 學校在校園內貼出征集志愿者的帖試,希望有更多的學生參與社區服務。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帖試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在考試前,學校把試卷貼在墻上供大家參考,這樣就形成了帖試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張貼”、“試用”等,以擴大詞匯的范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教室里帖試,讓我們參考答案。
2. 初中生:學校在校園內貼出征集志愿者的帖試,我報名參加了。
3. 高中生:政府在社區公告欄上帖試,征集市民對城市改造的意見和建議。
4. 大學生:學校在圖書館門口貼出征集活動志愿者的帖試,我報名參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