鶉鴳
成語(Idiom):鶉鴳
發音(Pronunciation):chún y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態度謙虛、謹慎小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鶉鴳為古代一種小型鳥類,因其輕盈、謹慎小心的行動而成為這個成語的象征。鶉鴳在行走時非常小心謹慎,以免被捕食者發現。鶉鴳成語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時非常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馬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鶉鴳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態度謙虛、小心謹慎。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時非常謹慎,對細節非常注意,從而避免錯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公孫鳶的大夫。他非常謙虛,對待他人總是非常小心謹慎。一次,他在行走時無意中踩到了一只鶉鴳的腳,他非常驚訝并立即停下來,小心翼翼地將鶉鴳放開,以免傷害它。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便用“鶉鴳”來形容一個人的態度謙虛、小心謹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鶉鴳為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鶉鴳一般,從不馬虎。
2. 她的學習態度鶉鴳,每次考試都能取得好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鶉鴳形象化為一個小鳥,想象它小心翼翼地行走,以及公孫鳶的故事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謙虛、小心謹慎相關的成語,例如“謹小慎微”、“小心翼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畫畫的時候,總是像鶉鴳一樣小心翼翼,不讓顏色出界。
2. 初中生:他對待每個人都很鶉鴳,從不傲慢自大。
3. 高中生:面對考試,我會像鶉鴳一樣謹慎備考,以確保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在工作中,我會像鶉鴳一樣小心謹慎,以避免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