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夾
基本解釋
以葦葉包糯米或桐葉攤卷白面蒸煮而成的食品。四月初八日用以供佛,朝廷亦以賜百官。 明 劉若愚 《明宮史·飲食好尚》:“﹝四月﹞初八日,進不落夾。用葦葉方包糯米,長可三四寸,闊一寸,味與糉同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三:“ 明 大內 英華殿 ,供西番佛像……四月八日,供大不落夾四百對,小不落夾三百對。叔祖 季木考功 詩云:‘ 慈寧宮 里佛龕崇,瑤水珠燈照碧空。四月虔供不落夾,內官催辦小油紅’蓋紀此事也。”亦作“ 不落莢 ”。 清 王棠 《燕在閤知新錄·不落莢》:“四月八日用白麵調蔬品攤桐葉上,合葉蒸食,名不落莢。”
成語(Idiom):不落夾
發音(Pronunciation):bù luò ji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處世機智,能夠避開困境或危險,不被陷阱所困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落夾意為不陷入夾擊之中,比喻能夠機智地避開困境或危險。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捕獸的方法,用夾子夾住動物,使其無法逃脫。而不落夾則表示動物能夠巧妙地避開夾子的困擾,逃脫危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處世機智,能夠靈活應對各種困難和陷阱的情境。可以用于贊美別人的智慧和機智,也可以用于自嘲或諷刺自己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不落夾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這個成語可能來源于古代捕獸的經驗,也可能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智慧之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落夾的結構是由“不”、“落”和“夾”三個漢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商場上經常遇到各種困難,但總能夠不落夾,成功脫身。
2. 她面對困境時總是能夠機智地不落夾,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不落夾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夾子在你面前,你機智地避開夾子,不被夾到,就是不落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機智和智慧相關的成語,如機智過人、智勇雙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落夾,成功找到了隱藏的彩蛋。
2. 初中生:他在考試時遇到了困難,但他機智地不落夾,得到了好成績。
3. 高中生:她在面試中遇到了難題,但她機智地不落夾,給出了出色的答案。
4. 大學生:面對挑戰,我們要像不落夾一樣,靈活應對,不被困境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