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從
基本解釋
奮勉跟從。 漢 賈誼 《新書·春秋》:“諸侯聞 桓公 之義,口不言而心皆服矣。故九合諸侯,莫不樂德;扶興天子,莫不勸從。”
成語(Idiom):勸從(quàn cóng)
發音(Pronunciation):quàn c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勸告、規勸他人順從自己的意愿或者遵守規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從是由“勸”和“從”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勸意味著勸告、規勸,從表示順從、遵守。勸從的意思是通過勸告和規勸,使他人順從自己的意愿或者遵守規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從常常用于勸告他人順從自己的意愿或者遵守規定的情境。可以用于家庭、學校、工作場所等各種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勸從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大臣名叫晏嬰,他非常聰明而且口才出眾。有一次,晏嬰被派去勸說齊國的國君順從晉國的要求,但是國君不聽從他的勸告。晏嬰為了讓國君明白自己的觀點,就把自己的舌頭割了下來,用舌尖畫在地上。國君看到晏嬰如此堅決,終于被打動,答應了他的要求。從此以后,人們用“勸從”來形容勸告他人順從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從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殊的語法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勸你還是勸從吧,這樣對你自己好處更多。
2. 老師勸從了學生,讓他們不要遲到上課。
3. 他的朋友們勸從他,不要再參與危險的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助記成語“勸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聰明的大臣,勸說國君順從自己的意愿,最終成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勸告、規勸相關的成語,如“勸善”,“勸學”,“勸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勸從我們,不要在課堂上說話。
2. 初中生:父母勸從我,不要玩手機太久。
3. 高中生:朋友們勸從我,不要放棄努力,要堅持下去。
4. 大學生:導師勸從我,要認真對待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