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者
基本解釋
(1).斷去一足的人?!?a href="/r_ci_847fe2bf7887c9d0a0be8ba8f6e21d9f/" target="_blank">莊子·德充符》:“ 魯 有兀者 王駘 ,從之游者,與 仲尼 相若。” 成玄英 疏:“刖一足曰兀?!?唐 杜甫 《入衡州》詩:“寡妻從為郡,兀者安堵墻?!?清 曹寅 《瑮亭》詩:“兀者為之泣,墨者異所悲。”
(2). 金 元 兩代對 松花江 下游直到 黑龍江 下游及 精奇里江 南北、 烏蘇里江 東西從事漁獵和采集的許多不同族屬部落的泛稱。 兀者 以捕捉貂、鼠、水獺、海豹、鷹鶻等為生,養(yǎng)狗駕拖床,善造船。 元 設(shè)“管兀者吉烈迷萬戶府”進行統(tǒng)轄。 明 代習稱為 野人女直 。 清 代有各種以“窩集”命名的部落,即指 兀者 。
成語(Idiom):兀者(wù zhě)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ù zh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高大威猛,氣勢非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兀者原指高大威猛的人,也可用來形容某人的氣勢非凡,具有強烈的個性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人的外貌或氣質(zhì),也可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或態(tài)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兀者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中,其中描述了齊國國君齊桓公的形象,他身材高大威猛,威嚴非凡,因此得到了“兀者”的稱號。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兀者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北硎靖叽笸?,而“者”表示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身材高大威猛,真是個兀者。
2. 這位兀者的氣勢讓人不敢接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兀者”與高大威猛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身材高大威猛的人站在那里,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個性、氣質(zhì)相關(guān)的成語,如“剛正不阿”、“氣宇軒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真是個兀者,每次站在講臺上都特別威風。
2. 初中生:那個籃球隊的隊長身材高大威猛,簡直就是個兀者。
3. 高中生:他雖然個子不高,但他的氣勢非凡,真是個兀者。
4. 大學生:那個演講者的表演很有氣勢,簡直就是個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