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籍
抄籍(chāo jí)
發音:chāo jí
基本含義:指抄襲他人的著作。
詳細解釋:抄籍是由“抄”和“籍”兩個字組成的,意思是抄襲他人的著作。其中,“抄”表示抄寫、復制,“籍”表示書籍、文獻。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不思考、不創造,只會抄襲他人的作品。
使用場景:抄籍一詞主要用于批評那些缺乏創造力、只會抄襲別人作品的人。可以用于文學、藝術、學術等領域。
故事起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趙國有個人叫司馬相如,他寫了一篇名為《子虛賦》的文章,非常出色。后來,有個叫班固的人,把司馬相如的文章抄了下來,稍作修改后,拿去投稿。結果,班固的文章被接受了,而司馬相如的文章卻沒有被采納。這個故事成為了抄襲的象征,也是抄籍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動賓結構。
例句:
1. 他沒有自己的創意,只會抄籍別人的作品。
2. 這位學生因為抄襲他人的論文而被取消了獎學金。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抄籍的“抄”字可以聯想到抄寫、復制,而“籍”字可以聯想到書籍、文獻。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關于抄襲的知識,如何避免抄襲以及如何處理抄襲事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抄襲了我的作業,老師該怎么辦?
2. 初中生:這個學生經常抄襲別人的文章,真是可恥。
3. 高中生:在學術界,抄襲是被嚴厲打擊的行為。
4. 大學生:我寫論文時一定要避免抄襲,要保持學術誠信。
5. 研究生:作為學術界的一員,我們應該堅決抵制抄襲行為。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