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隱
基本解釋
(1).隱居。《法苑珠林》卷二二:“ 唐 循州 東北 興寧縣 靈龕寺 ……古傳云: 晉 時北僧在此山隱。” 唐 獨孤及 《送陽翟張主簿之任》詩:“作吏同山隱,知君處劇閑。”
(2). 山隱居 的略稱。傳說 春秋 時 吳國 的隱士。 晉 葛洪 《抱樸子·勖學》:“披《靈寳》而知 山隱 ,因折俎而説專車。”《云笈七籤》卷三引《靈寶紀》:“ 吳王 闔閭 時,王出游 包山 ,見一人在山中,問曰:‘汝是何人?’答曰:‘我姓 山 名 隱居 ……童謡云: 吳王 出游觀 震湖 , 龍威丈人 山隱居 ,北上 包山 入靈墟,乃入 洞庭 竊 禹 書。’”
成語(Idiom):山隱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y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山隱是指山體被云霧等自然現象所遮掩,不露出來。比喻隱藏、不顯露或不外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隱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山”表示山體,指大山或山脈;“隱”表示隱藏、遮掩、不顯露。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山體被云霧等自然現象所遮掩,不露出來的情景。在引申意義上,山隱也可以指隱藏、不顯露或不外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山隱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人或事物隱藏、不顯露或不外露的情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情感或思想不為外人所知;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情況或問題在外表上看不出來,但在內部存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前尚未找到山隱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可能是由于中國山水畫中常常描繪山體被云霧所遮掩,不露出來的景象,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山隱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山”為主語,隱”為動詞,表示隱藏、遮掩;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山被遮掩、隱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一直被埋沒,如同山隱于云霧之中。
2. 這個問題的本質并不明顯,就像山隱在云霧中一樣難以捉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山水畫聯想,想象山體被云霧所遮掩的景象,來記憶這個成語。另外,可以將“山隱”這個詞進行拆分,將“山”和“隱”分別記憶,再聯想兩者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云霧彌漫”、“云開霧散”等,來擴充對于隱藏、遮掩等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大山的美麗景色被云霧所遮掩,就像山隱在云中一樣。
2. 初中生:他的才華一直被埋沒,就像山隱于云霧之中。
3. 高中生:這個問題的本質并不明顯,就像山隱在云霧中一樣難以捉摸。
4. 大學生:他內心的痛苦和困惑被他一直隱藏著,如同山隱于云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