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毀
成語(Idiom):殘毀
發音(Pronunciation):cán h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物品被破壞、損毀得很嚴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殘毀是由“殘”和“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殘指不完整、不完全,毀指徹底破壞。合在一起表示物品被破壞得很嚴重,無法恢復原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戰爭、自然災害等導致物品、建筑等嚴重損毀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物、古跡等被破壞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殘毀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時期的《宋書·卷三十九·劉義慶傳》。據傳,劉義慶在書中寫到:“殘毀之地,吾所未聞。”意思是說,他所聽說過的地方都沒有遭到過如此嚴重的破壞。后來,這句話演變成了“殘毀”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物品被破壞得很嚴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殘毀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古塔在地震中遭到了嚴重的殘毀。
2. 這幅名畫被惡意破壞后,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可以說是徹底的殘毀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殘破毀壞”,形象地表示物品被破壞得很嚴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文物保護、自然災害等相關的知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地震后,很多房屋都被殘毀了。
初中生:這個古城經歷了幾次戰爭,所以有很多古建筑都遭到了殘毀。
高中生:這個博物館里的文物在戰爭中幾乎全部被殘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