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昃
基本解釋
日暮時。《公羊傳·定公十五年》:“丁巳,葬我君 定公 ,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 何休 注:“昃,日西也……下昃,蓋晡時。” 宋 洪邁 《夷堅丙志·苕溪龍》:“日下昃,望數里外火煜煜起。”
成語(Idiom):下昃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z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太陽下山,比喻人的聲望或地位下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昃是一個古代的成語,它由“下”和“昃”兩個字組成。下指太陽下山,昃指太陽到了最低點。成語下昃用來比喻人的聲望或地位下降,表示一個人的權勢和地位像太陽一樣逐漸落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昃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聲望、地位或權勢下降的情況。可以用在政治、商業、學術等各個領域,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地位逐漸下滑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昃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一書中,是屈原所著。屈原是中國古代的偉大詩人和政治家,他在這首詩中寫到了自己的憂憤和失意。他用下昃來比喻自己的地位和聲望的下降,表達了他對權勢的失望和無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昃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下為動詞,昃為賓語。表示主語的動作是太陽下山,賓語是太陽到了最低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經是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但現在他的地位已經下昃了。
2. 這位政治家的聲望在最近的丑聞后開始下昃。
3. 這個公司的銷售額在過去幾個月里一直在下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下昃與太陽下山的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太陽逐漸落下的過程,就像一個人的地位逐漸下降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或者政治人物的傳記來了解更多關于下昃的使用情況和背景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太陽下山的時候,天空變得很美,就像下昃一樣。
2. 初中生:他曾經是我們班的班長,但是現在他的地位已經下昃了。
3. 高中生:這位名人的聲望在最近的丑聞后開始下昃,讓人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