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泣
基本解釋
號咷大哭。《書·大禹謨》:“帝初于 歷山 ,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 宋 司馬光 《蘇騏驥墓碣》:“行及 宛 葉 間,聞喪,因號泣,晝夜奔赴,凡七日,行千三百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秦生》:“腹痛口噤,中夜而卒,妻號泣,為備棺木,行入殮矣。”
近義詞
成語(Idiom):號泣
發音(Pronunciation):hào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大聲哭泣,悲痛欲絕的哭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號泣是由“號”和“泣”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號,指的是大聲哭喊;泣,指的是哭泣。號泣形容人因悲傷、痛苦等原因而大聲哭泣,表達出內心的悲痛和無法自控的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號泣常用于形容極度悲傷、痛苦的情緒。例如在失去親人、受到巨大打擊或遭遇不幸時,人們可能會號泣以宣泄內心的情感。此外,號泣也可用于描述小說、電影或戲劇中角色的悲傷情緒,增強表現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號泣的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這個成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學作品中,號泣經常被用來描寫人物的悲痛和無法自控的哭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號泣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動詞“號”和動詞“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聽到這個噩耗,他痛苦地號泣了起來。
2. 在葬禮上,親人們號泣著送別逝去的親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成語“號泣”。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極度悲傷而大聲哭泣,聲音響亮如號角,形成了號泣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探究其他與悲傷、哭泣相關的成語,如淚如雨下、泣不成聲等,進一步豐富對情感表達的理解。
2. 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或觀看電影,注意作者或導演如何運用號泣這個成語,了解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效果。
3. 與他人分享號泣的體驗,了解不同人對于悲傷和哭泣的理解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聽到小狗被欺負,小明號泣著喊道:“不要欺負它!”
2. 初中生(14歲):當她看到那個戰爭紀錄片時,她感到非常悲痛,忍不住號泣起來。
3. 高中生(17歲):考試失敗后,他感到非常沮喪,一個人獨自在房間里號泣了一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