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苕
基本解釋
蘭花。《文選·郭璞<游仙詩>》:“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 李善 注:“蘭苕,蘭秀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四:“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金 元好問 《望云謠》:“登山採蘭苕,蘭苕霜早凋。”
蘭苕(lán tiáo)
發音:lán tiáo
基本含義:指蘭花和芋頭,比喻品質高尚,出類拔萃。
詳細解釋:蘭花是一種香氣宜人、美麗高貴的花卉,芋頭則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蘭花和芋頭的結合,形象地表達了高尚品質和出類拔萃的意思。蘭苕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質或才能非凡,超出常人的水平。
使用場景:蘭苕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褒義,形容人的品質或才能非凡,超出常人的水平。可以用來形容各種各樣的人,比如有出色成就的學者、藝術家、運動員等。
故事起源:蘭苕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紅樓夢》。在小說中,賈寶玉被形容為“蘭苕”,意味著他具有非凡的才華和高尚的情操。這個形象的描寫使得蘭苕成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一種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蘭苕成語由兩個詞組成,蘭和苕。蘭指的是蘭花,苕指的是芋頭。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蘭苕這個成語。
例句:
1. 他的演講水平真是蘭苕,每次都能打動觀眾的心。
2. 她的音樂才華真是蘭苕,每次演奏都能讓人陶醉其中。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蘭花和芋頭的形象與高尚品質和出類拔萃的意思聯系起來來記憶蘭苕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身上同時長著蘭花和芋頭,代表他的品質和才能都非常出色。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蘭苕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其他成語,比如“千里馬”,“一鳴驚人”等。這些成語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國的語言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水平真是蘭苕,每次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
2. 初中生:她的籃球技術真是蘭苕,每次比賽都能為我們贏得勝利。
3. 高中生:他的科學研究真是蘭苕,每次都能取得重要的突破。
4. 大學生:她的演講才華真是蘭苕,每次都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