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絕
成語(Idiom):棄絕(qì jué)
發音(Pronunciation):qì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放棄、拒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棄絕指放棄或拒絕某種事物或行為,表示堅決不接受或不參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某種不良行為或不合理要求堅決拒絕或放棄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對某種價值觀、信仰或原則的堅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記載了一個故事:王莽篡位后,他發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之一是禁止私人擁有地產。有一位叫鄭昌的人家有一塊肥沃的田地,但他不愿將其上交給王莽。于是,王莽派人來強行征收,但鄭昌堅決拒絕,甚至把田地上的莊稼都燒了。這個故事成為了“棄絕”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棄”和賓語“絕”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棄絕了那份不合理的工作要求。
2. 她棄絕了誘惑,堅守自己的原則。
3.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不能輕易棄絕希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棄絕”理解為“放棄絕對”,表示堅決不接受或不參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棄舊圖新”、“棄暗投明”等,進一步豐富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棄絕了吃零食的誘惑,專心寫作業。
2. 初中生:他棄絕了跟同學一起曠課的提議。
3. 高中生:她棄絕了參加派對,選擇在家復習考試。
4. 大學生:我棄絕了暑假旅游的機會,為了實習工作。
5. 成年人:面對困難,我們不能輕易棄絕希望,要堅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