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砧
基本解釋
搗衣石。 晉 張敞 《東宮舊事》:“太子妃有石砧一枚,又擣衣砧杵十枚。”
成語(Idiom):石砧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z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堅定不移的意志和毅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砧是指用來敲打鐵器的石頭。石砧硬度極高,不易損壞,因此常用來比喻人的意志堅定不移,能夠經受住各種考驗和困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境或挫折時,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標,毫不動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砧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鐵器制造工藝。在古代,鐵器制造需要經過多道工序,其中一道重要的環節就是將鐵塊放在石砧上敲打,使其變形成所需的形狀。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和堅定的意志,因此“石砧”逐漸成為比喻堅定不移的意志和毅力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學習,真可謂像石砧一樣堅定不移。
2. 面對困難,我們要像石砧一樣堅強,不輕易放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石砧的堅固和不易損壞的特性,來記憶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堅定的石砧,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也能夠保持堅定的意志和毅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堅定意志和毅力相關的成語,如“堅如磐石”、“堅貞不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石砧一樣,堅持每天寫日記。
2. 初中生:面對學習的困難,我要像石砧一樣堅定,不放棄。
3. 高中生: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會像石砧一樣堅定不移,不被任何困難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