碖碅
成語(Idiom):碖碅
發音(Pronunciation):lǔn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或行事冒失、粗魯,不顧后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碖碅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碖”指的是石頭,而“碅”指的是石頭滾動的聲音。碖碅一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冒失、粗魯的行為,就像石頭滾動般不顧后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碖碅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冒失、粗魯,不顧及他人感受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批評或警示那些缺乏考慮他人和后果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碖碅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四》中,記載了一個關于齊國大夫田忌與趙國大夫孫臏之間的比賽故事。孫臏曾經制造了一輛特殊的戰車,車上的石頭可以根據戰局滾動,以此來調整車的平衡。田忌看到這輛車后,也制造了一輛類似的車,但在比賽中他故意將車上的石頭調整得不平衡,導致車輛行駛時碰撞發出碖碅的聲音,從而讓孫臏的車無法穩定行駛。這個故事形象地展示了碖碅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碖碅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總是碖碅的,不會考慮到他人的感受。
2. 這個人雖然有才華,但碖碅的性格使得他在人際關系中處處碰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石頭滾動”的形象來記憶碖碅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人行走時踩到了滾動的石頭,不顧后果地繼續前行,就像碖碅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碖碅相近或相反的成語,如“謹小慎微”(形容做事非常小心謹慎)或“行云流水”(形容行動流暢、自如)。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他的舉止總是碖碅的,很少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2. 初中生(11-14歲):她的回答太碖碅了,完全沒有思考過。
3. 高中生(15-18歲):他的言辭粗魯,總是碖碅地對待他人。
4. 大學生(19-22歲):在工作中,我們應該避免碖碅的行為,要考慮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