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功
基本解釋
(1).古謂六府三事為九功。《左傳·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梁書·武帝紀上》:“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唐太宗 《執契靜三邊》詩:“戢武耀七德,昇文輝九功。”
(2).指九種職業的賦稅。《周禮·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貢,九賦,九功之貳,以受其貨賄之入。” 鄭玄 注:“九功,謂九職也。” 賈公彥 疏:“謂九職之功,大宰以九職任之,成孰斂其稅,則是九功也。”
(3).欲成功業者慎不可犯的九件事。《逸周書·成開》:“勉茲九功,敬人畏天……九功:一、賓好在笥;二、淫巧破制;三、好危破事;四、任利敗功;五、神巫動眾;六、盡哀民匱;七、荒樂無別;八、無制破教;九、任謀生詐。” 孔晁 注:“不犯此則成功也。”
成語(Idiom):九功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所具備的九種才能或技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功是由“九”和“功”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九表示數量上的多,功表示技能或才能。九功指的是一個人所具備的九種才能或技藝,包括文、武、音、律、射、御、書、算、畫等方面的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功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多才多藝,具備多種才能的情況。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全面發展,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具備多種技能或才華出眾,適用于各種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九功的故事并不是很多,但有一則故事是比較有名的。相傳,古代有位名叫張九的人,他在文、武、音、律、射、御、書、算、畫等方面都非常出色,被人稱為“九功張”。后來,人們就用“九功”來形容一個人多才多藝,具備多種才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功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數字“九”和名詞“功”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九功張,無論是文學還是音樂,都能得心應手。
2. 這位藝術家不僅擅長繪畫,還精通書法,可謂是九功全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九個方面的才能或技藝分別與數字1到9進行關聯,例如將文與1關聯,武與2關聯,音與3關聯,律與4關聯,射與5關聯,御與6關聯,書與7關聯,算與8關聯,畫與9關聯。通過將數字與具體的才能進行關聯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九功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九功相關的成語或詞語,例如“文武雙全”、“琴棋書畫”等,以擴展對多才多藝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九功張,不僅擅長畫畫,還會彈鋼琴。
2. 初中生:他不僅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還在體育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真是個九功全才。
3. 高中生:他的九功無人能敵,無論是文學、音樂還是體育,他都能夠出類拔萃。
4. 大學生:在多個領域都有所突破的人才能被稱為九功,這需要多年的努力和不斷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