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戚
基本解釋
四種令人憂愁、悲傷的事。即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
舊指四種親近的關系。《逸周書·大武》:“四戚:一內姓,二外婚,三友朋,四同里。” 孔晁 注:“言所宜親也。” 朱右曾 校釋:“睦宗族,卹婚姻,聯朋友,敬鄉黨,皆所以使民相親。”《逸周書·大開武》:“四戚:一內同外,二外婚姻,三官同師,四哀同勞。” 朱右曾 校釋:“妻父曰婚,婿父曰姻;師,長也。同師,同僚也。”
成語(Idiom):四戚(sì qī)
發音(Pronunciation):sì q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個親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父親、母親、兒子和女兒,即家庭中最親近的四個親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來形容家庭關系親密,彼此之間感情深厚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源于古代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段對話。孔子問學生曾子:“有一家四戚而不和者,如何?”曾子回答:“不如也。夫四戚者,猶一也。”這段對話意味著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和睦相處,親如一家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戚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一家四戚和睦相處,是鄰居們羨慕的對象。
2. 我們應該像四戚一樣,互相關心、支持和幫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戚”這個成語與“親戚”聯系起來,通過類似的發音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家庭關系的成語,如“三從四德”、“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四戚一起過生日,好開心!
2. 初中生: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是我家的四戚。
3. 高中生:家庭和睦是幸福的基石,我們應該像四戚一樣相互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