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札
基本解釋
猶口占。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儇弄》:“有都押衙 蔡 姓者,戲謂 己公 曰:‘某有詩已絶,諸人不必措詞。’ 己公 堅請口札,押衙朗吟。”參見“ 口占 ”。
成語(Idiom):口扎
發音(Pronunciation):kǒu zh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嚴厲,言辭尖刻,話語刺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扎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形容人說話尖刻、刺人。它通常用來形容人說話直接、直率,不留情面,常常會傷害到別人的感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扎常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辭尖刻,常見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爭吵場景。在爭論、辯論、批評等言辭激烈的場合,可以用口扎來形容對方的話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口扎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它是根據人們對于言辭尖刻的觀察和總結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扎是由“口”和“扎”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口”表示人的嘴巴,表示言辭,而“扎”表示尖銳、刺人之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話真是口扎,一點也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2. 她說話真是口扎,總是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口扎”中的“扎”字,扎有刺的意思,表示尖銳、刺人的言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故事或者觀察生活中的例子來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口扎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話真是口扎,讓我很傷心。
2. 初中生:她說話真是口扎,總是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3. 高中生:他的批評總是口扎,讓人很受傷。
4. 大學生:他的評論真是口扎,一點也不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