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牓
基本解釋
宋 時稱節度使的布告。 宋 徐度 《卻掃篇》卷上:“本朝節度使雖不赴鎮,然亦別降敕書,宣諭本鎮軍民;而為節度使者,亦自給牓本鎮,謂之布政牓。”
成語(Idiom):布政牓(bù zhèng páng)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hèng p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公正廉潔,勤政為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布政牓是由“布政使”和“牓”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布政使是古代官員的一種職稱,負責管理地方政務。牓是古代官員為了監督官員行為而設立的制度,以公示告誡官員。布政牓意味著官員應當勤政為民,廉潔公正,以示警示和激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布政牓常用于形容官員廉潔公正、勤政為民的品質。可以用來表揚官員的廉政作風,也可以用來批評官員的不作為或貪污腐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布政牓的故事起源于明朝時期。相傳明朝初年,有一位名叫王鞠的官員,擔任布政使一職。他勤政為民,廉潔公正,深受人民的愛戴和尊敬。他設立了布政牓制度,公示官員的行為,以警示和激勵他們。此后,布政牓成為一種象征官員廉潔公正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布政牓由兩個詞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勤政為民,廉潔公正,真是一位布政牓的典范。
2. 我們應該宣傳布政牓的精神,倡導廉政建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布政牓拆分為“布政使”和“牓”,并與官員勤政為民、廉潔公正的品質聯系起來。可以通過與明朝官員王鞠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廉潔公正、勤政為民相關的成語,如“廉潔奉公”、“清官難斷家務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像布政牓一樣,做一個勤奮學習、守規矩的好學生。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很有責任心,總是幫助同學,真是一個布政牓的榜樣。
3. 高中生:在高考中,我們應該遵守考試紀律,不作弊,做一個布政牓的考生。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將來成為社會中的布政牓。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布政牓”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