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脊
基本解釋
三分牲牢之脊,前脊為正脊。《儀禮·少牢饋食禮》:“正脊一,脡脊一,橫脊一。” 鄭玄 注:“脊從前為正。” 胡培翚 正義:“脊有三,前為正脊,中為脡脊,后為橫脊。”
成語(Idiom):正脊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j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糾正錯誤、端正態度,引申為糾正錯誤的言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脊是一個漢語成語,由“正”和“脊”兩個字組成。正脊的字面意思是“正直的脊梁骨”,比喻人的品德正直,言行端正,能夠糾正錯誤,并保持正直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脊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正直,言行端正,具有糾正錯誤的能力。可以用于贊美和鼓勵那些能夠及時糾正錯誤并保持正直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脊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十五年》。當時,晉國的昭公在位時,有一次他下令砍伐了一片屬于公族的樹林,這引起了公族的不滿。昭公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定親自向公族道歉,并砍下自己的屋檐作為修復樹林的木料。這個故事中的昭公展示了他正直的品德和糾正錯誤的決心,后來成為了正脊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正脊的人,總是能夠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
2. 她的言行一直都很正脊,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正”字理解為正直、端正的意思,將“脊”字理解為脊梁骨,代表人的品德和態度。通過將這兩個字結合起來,可以幫助記憶成語“正脊”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更多與正直、糾正錯誤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學習,如“正身明法”、“正本清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會努力做一個正脊的學生,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向那些能夠勇于糾正錯誤的同學學習,他們是真正的正脊之人。
3.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保持正脊的態度,勇于面對并糾正錯誤。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脊的品質,為社會作出貢獻。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應該保持正脊的態度,勇于糾正錯誤,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正脊”這個成語。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