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眥
基本解釋
◎ 目眥 mùzì
[orbit;eye socket;rim of eye] 眼眶
目眥盡裂。——《史記·項羽本紀》
英文翻譯
1.【醫(yī)】canthus
詳細解釋
亦作“ 目眥 ”。眼眶。《史記·項羽本紀》:“﹝ 樊噲 ﹞瞋目視 項王 ,頭髮上指,目眥盡裂。”《南史·孝義傳下·荀匠》:“聲盡則係之以泣,目眥皆爛,形骸枯顇,皮骨裁連,雖家人不復識。” 唐 袁郊 《甘澤謠·陶峴》:“ 摩訶 不得已,被髮大呼,目眥流血,窮命一入,不復出矣。”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持素脈》:“足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上結(jié)於頄,支者結(jié)于目眥為外維。” 鄭振鐸 《桂公塘》七:“他們個個人憤怒得目眥欲裂。”
見“ 目眥 ”。
成語(Idiom):目眥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ù z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憤怒到極點,眼睛發(fā)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目眥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目指的是眼睛,眥指的是眼角。目眥連用,形容憤怒到極點,眼睛發(fā)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憤怒,憤怒到眼睛都發(fā)紅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遭受不公正待遇、受到欺負或受到委屈時的憤怒表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眥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中。據(jù)說,春秋時期,晉國的文公有一個忠臣叫做郤芮。有一天,郤芮聽說晉國的國君被人欺負了,非常憤怒,他的眼睛發(fā)紅,目眥兇狠。這個故事被后人記載下來,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憤怒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目眥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目”和名詞“眥”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消息后,目眥欲裂,非常憤怒。
2. 當他看到自己的朋友被欺負時,他的目眥兇狠,立刻沖上去幫助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憤怒到眼睛發(fā)紅的情景,將目眥的形象與憤怒的表情聯(lián)系起來,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怒目而視”、“怒發(fā)沖冠”等,來豐富對憤怒表達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被同學欺負時,我感到非常憤怒,我的眼睛都目眥兇狠了。
2. 初中生:看到電視里的不公正待遇,我感到憤怒得目眥欲裂。
3. 高中生:他的目眥兇狠,眼睛都發(fā)紅了,看起來非常憤怒。